慈善之源历史久远。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由最初的朦胧意识朴素行为逐步变得成熟自觉,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由简单的人对人的同情、怜悯、帮助到意识到慈善是一种社会公民责任,这无疑是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变的重要标志。显然,我们今天所讲的现代慈善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进入工业化以后的产物。对于现代慈善,因各国政治制度、国情不同,民族习俗风气存在差异,在认识理解和运作方式、内容、社会效果上也自然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既不能将其盲目地视为资本主义慈善,以偏激的思维抵制或全盘效仿,也不能无视现代慈善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结合对我国近20年慈善实践活动的分析,我认为与传统慈善相区别的现代慈善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现代慈善是有组织的慈善。当慈善上升到社会责任这一层面以后,传统的“一对一”、“点对点”的慈善行为必然会受到局限。由于受到地域、交通、通讯等逐多条件的限制,广大受助者求助无门、热心捐赠人施援无路,各自为战,无论从人力、物力和精力上都会增加慈善成本,浪费慈善资源,往往难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应运而生的慈善组织的出现,使慈善活动范围更加广阔,视野更加开阔,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加显著。这些慈善组织做为捐赠者和被捐赠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以“中介”的身份将两者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公益平台。从总体上讲,不仅节约了慈善成本,也有利于使慈善资源得到有效开发,惠及更广大的受助者。这些慈善组织既然肩负着这样的光荣使命,就应当自觉认真地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努力成为有作为、讲公信、重实效的机构,以不负捐赠者和受助人的信任与重托。
现代慈善是倡导人格平等的慈善。尊重生命,尊重人格,这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当享有充分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对社会主义这一文明民主的制度而言更应如此。在我国,慈善已不是传统的富人对穷人的怜悯、恩赐,而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共处一个大家庭中同胞间的情谊。捐赠者一经通过慈善组织这一公共平台将款物捐出,就不能再是私人资产。慈善组织有权在充分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基础上按照自身章程规定实施援助,并不向受助人提出任何有背人格平等的要求。慈善组织有义务保护捐赠者和受助人的个人隐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慈善组织有责任开展感恩教育,但并不仅仅针对受助人一方,感恩的指向更多地是倡导回报社会,以积极向上和进取的心态定位人生。你尊重他人的人格,就意味着对自已行为的尊重。要让人们懂得慈善的共有性和共助性。摒弃了居高临下的心态,不仅使捐赠者的心灵得以净化,以为社会的贡献而心安,同时也会获得社会应有的赞许和回报。相信受助人同样会带着一颗感恩之心重新燃起生活之光,照亮自己前进方向,更会热爱社会、热爱生活,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提升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现代慈善是媒体深度介入的慈善。全方位的社会动员,是现代慈善的筹募手段,也是捐赠者与受助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客观需要。显然,媒体是这种动员与沟通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有了现代传媒的介入和作用的充分发挥,现代慈善才得以发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讲,媒体对慈善的宣传、动员和监督是现代慈善的组成部分。正因为有了媒体介入,才有助于摆脱传统慈善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使慈善的惠及范围更加广袤,慈善的救助更加直接迅速有效。这是媒体的功能也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常规慈善还是非常态化的灾难救助慈善,因媒体的介入,情况往往大不相同,一个寻求救助的个案,因媒体介入曝光,可能旋即柳暗花明,改变某一个体的人生;一个重大灾难的发生,经媒体第一时间的信息传播,可能及时有效地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媒体的介入和作用的发挥,使现代慈善有了质的飞跃,如虎添翼。
现代慈善是科学规范动作的慈善。各类慈善组织做为人们瞩目下的公共平台,要想担负起现代慈善的使命,必须将自身打造成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机构。不仅要有从事慈善这一特殊行业的热情,还要有过得硬的专业和社会活动能力。慈善组织绝非像人们想象那样只是一个接收捐赠款物的简单传递手,慈善行为的物化也绝非那么简单肤浅,慈善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现代慈善要求慈善组织不仅要有一支热心服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技能过硬的专业队伍,而且必须具有内部治理、外部动作的科学规范章法制度,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动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讲效率有公信,否则,谁会光顾你这样一个平台呢?实践已证明,凡是人员队伍精干,作风严谨务实,管理科学规范,责任心强、效率高效果好的慈善机构就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得到社会的认可;反之,就会遭到诟病甚至被淘汰。慈善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但在实施援助过程中,往往需要引进和借鉴现代经济活动的一些管理模式和办法,这就要求慈善组织必须加强学习。学政治、政策、树立全局观念,明确自身定位和角色,在大局下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用;学经济,充分运用现代经济的管理科学,力争慈善投入成本最小化,社会效益最大化;学习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用多元知识武装头脑,掌握辩证法聪明干慈善。打造为人民办事让人民信任的百年慈善品牌机构,这应当是每一位慈善工作者、慈善社会活动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现代慈善是公开透明的慈善。人们将自己的款物捐给某一慈善组织,自然有理由了解它的去向和用途包括援助效果。当人们纳税人的自我意识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或许对国家公共财政的支出与效果不那么关注;但对自己用于慈善款物则不同,他们会以极高的关注度对待它的去向和结果。因为那毕竟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情感和爱心传递。因此,捐赠信息披露,收支公开透明就成为现代慈善的一个重要元素。如何把捐赠的款物收得明明白白,用得清清楚楚,这不仅是捐赠者的合理要求,也是慈善组织必须履行的职责。既然慈善组织是一个无私的公共平台,无论是依法提取的成本管理费还是定向和非定向捐款的使用,都应当及时公告社会,让广大民众了解监督和问责。非国家拨款的慈善组织,它的生存、成长和发展,同样像其它社会实体一样需要依法从捐赠款中提取必要的管理成本费用,否则它无法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无需回避。相信只要依法办事,用得合理,广大群众是会理解和支持的。群众所关心和在意的是,你有没有以善谋私,有没有浪费资源,有没有优亲厚友滥用善款,有没有贪污腐败行为。既然光明正大,没有什么不可以晒在阳光之下。实践证明,越是公开透明越会增强社会公信力;反之,必然引起人们的质疑和失信。
现代是欢迎和接受社会监督的慈善。社会公信力是现代慈善动作中慈善组织成败的试金石。一个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是依靠行政干预和人为作用树立起来,它是经过长期实践逐步获得广大群众认可而形成的。社会公信力问题越来越受到慈善组织的重视,在现代慈善实践活动中,公信力无疑已成为慈善组织的生命线。
由于现代慈善方式和内容的改变,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很自然地提上日程。为社会做事必然要接受社会监督,这是慈善的题中应有之意。一些慈善组织,不习惯接受社会监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是错误的。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社会之所以要监督你,这说明大家都在关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客观上反映了慈善社会地位的提升,这无疑对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一件大好事。另外,我们必须承认慈善事业在发展中并非十全十美,正因为有了社会监督,才有利于去伪存真,克服缺点和不足才会使其在健康的轨道上持续发展,这不同样是件大好事吗?成熟的慈善组织非但不会抵制和惧怕社会监督,反倒会真诚热情主动接受这种有益的监督。只有经得起社会监督的慈善组织,才会更具有社会公信力,才会在现代慈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确认识现代慈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把握政策,健康有序地推进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摘自《慈善公益报》 2013年7月12日 作者:刘国林)